「新聞」106/09/20-室內空氣污染 致敏致癌損思考能力

citalopram alcohol tolerance

citalopram and alcohol insomnia

buy naltrexone 3mg

naltrexone

sertraline alcohol craving

sertraline and alcohol hangover

幾乎每年夏天,香港人都要經歷數段天氣甚熱、大氣污染物良久不散的日子。在這些空氣特別污濁的時候,政府一般會勸籲市民避免在戶外逗留。然而即使我們足不出戶,所呼吸的空氣也不一定清新。早前一項研究便顯示,家居環境可能才是人們接觸某些空氣污染物的主要場所。

該項由思匯政策研究所聯同香港城市大學進行的研究,邀請了一批志願者隨身帶備微細懸浮粒子測量計,進行為期四天的貼身調查,結果發現他們平日接觸到的微細懸浮粒子,只有18%來自戶外,反而有52%「貢獻」自家居;在周末,家居的「貢獻」更達到79%

房內空氣不流通 蝸居活受罪

由此可見,當論及改善空氣品質,探討家居環境的布局,是不可或缺的一環。以通風情況為例,空氣流動是驅散空氣污染物的重要條件,惟本地的通風情況卻令人憂慮。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及環保團體世界綠色組織,在20152016年訪問了134名居於葵涌區內不適切居所的住戶,發現九成半受訪者的居所,室內風速極低,更有三成半表示在單位內感到呼吸困難。

明愛基層組織發展計劃在2014年訪問了256戶住戶,亦發現有52%受訪單位,窗戶玻璃的表面總面積少於房間樓面面積一成,未達《建築物(規劃)規例》的要求。此外,近一成半受訪者的洗手間沒有設置通風口及機械通風口,顯示通風設備欠奉,亦有受訪者表示室內空氣不流通,長期逗留會呼吸困難。

除了惡劣的居住環境,個別家居布置的習慣,都可能影響空氣品質。有本地研究團隊曾在32個不同地區的住所抽驗,發現部分家居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讀數甚高,而廚房往往是重災區。原因可能是住戶習慣把清潔和消毒用品、殺蟲劑等放在廚房,當容器內的壓縮氣體滲漏時,便有機會影響室內空氣品質。

致敏致癌 損思考能力

與室外空氣污染一樣,室內空氣污染會帶來健康問題,輕則致敏,重則致癌。而室內通風欠佳、溫差變化,以及空氣中的微粒和化學污染物,亦有可能造成「病態樓宇綜合症」,令人出現眼睛不適和痕癢、流鼻水或鼻塞、頭痛、難以集中精神、煩燥等症狀。雖然患者離開有關大樓後,症狀便傾向緩和,甚至消失不見,但這畢竟有損生活品質。

室內空氣污染還會影響認知功能。一班哈佛大學、紐約州立上州醫科大學及雪城大學的學者,曾經邀請24名包括建築師、設計師、程式員、工程師和經理的專業人士,於辦公室情境下參加一個為期六天的實驗。研究人員在不同日子調整室內空氣的質量,包括高濃度和低濃度揮發性有機化合物,以分別模擬一般美國辦公室和一座「綠色辦公室」的環境,研究人員會在實驗參與者於這些辦公室環境經歷大半天後,測試他們的認知功能。

結果發現,在低濃度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環境下,參與者不論在活動集中程度、危機回應、找尋資訊、運用資訊,以及策略的得分,都顯著勝於高濃度情景,尤其是運用資訊以及策略兩者,平均得分較高濃度情景分別多172%183%。由此可見,辦公室室內的空氣好壞,除了關乎員工個人健康,也會影響其工作表現,老闆和員工都不宜輕忽。

針對源頭對症下藥 善用科技持續監察

要減少室內空氣污染,其中一個方法是小心處理污染物源頭,包括油漆、印表機、家具和建築材料等。例如在購買或訂造新木製傢俬時選用低甲醛板材,避免用尿素甲醛樹脂製成的木壓製產品;以及避免在密封空間使用油漆、膠水、脫漆劑等。另外,盡快丟棄發霉的天花瓦片和地毯、用稀釋漂白劑清洗曾受真菌污染的表面,以及定期清洗冷氣機的隔塵網,則有助於減少空氣中的細菌、真菌等生物污染物。

此外,相信不少打工族也曾因辦公大樓裝修而受影響。物業管理公司的一個改善方法,是將進行工程的地方,適當地與其他空間及機構的通風和空調系統隔離,以及盡可能在假日及晚間進行工程。

不過以上「源頭減廢」的方式,總有漏網之魚。因此可以考慮在家中以及辦公室栽種能夠減少空氣污染物的植物,例如以金錢草去除空氣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,而白鶴芋除了可吸收個別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外,亦有助減少黴菌。

利用科技提升空氣監測的能力,也有助找出及量化一些嚴重的污染源頭。台灣的花蓮慈濟醫院便利用感測器,監測室內外的環境資訊,例如二氧化碳濃度、溫度和濕度等,其中央系統又會儲存即時監控與定期檢測數據,並將冷氣設備、管理系統和數據庫連結,讓系統隨著不同的情況自動調節,盡量令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指標時刻符合法定標準

政府推自願質檢 逾千大樓表現良好

當然,無論怎樣預防、補救或利用科技,成效是否顯著,很大程度取決於人們有多關心室內的空氣品質。就此,香港政府過去曾落實一些提高公眾關注的措施,其中在2003年推出的「辦公室及公眾場所室內空氣品質檢定計劃」(「檢定計劃」),供全港相關大樓的業主和物業管理公司自願參與。檢定計劃設有兩個級別的室內空氣品質指標。當中,「良好級」代表可保障一般公眾人士,包括幼童及長者的室內空氣品質;「卓越級」則較為嚴謹,代表一幢高級而舒適的大樓應有的最佳室內空氣品質。

參考截至今年814日的數字,全香港有1,186個處所全幢或部分地方的室內空氣達到「良好級」級別,另有286個處所則達到「卓越級」。這1,472個達標處所,包括市民的上班地點、消費場所和休閒去處。而現行政府政策,是致力令現有政府大樓的室內空氣品質達到「良好級」,而所有設有中央空調系統的新建政府大樓,更須達到「卓越級」水平。政府預計2018年年底,會有約近九成合資格的政府處所參與檢定計劃。

雖然現時已有逾千幢大樓的空氣品質獲得官方認證,但不代表社會可以「大安旨意」。參考政府數字,當局接獲有關室內空氣品質的投訴統計數字,在過去五年上升了四成多。究竟這是否反映香港室內環境的空氣品質轉差?還只是普羅大眾的相關意識提高?如同室外空氣,室內空氣品質能否改善,有賴每個人的努力,這樣才能避免日後付出更大的代價。

 

資料來源: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